部位,太溪,膀胱,血海,生地

提問: <膏淋>病防治法 問題補充: 医师解答: 膏淋:  ① 實證:  證候:小便混濁如米泔,置之沉淀如絮狀,上有浮油如脂,或夾有凝塊及血液。尿道疼痛熱澀,舌紅苔黃膩,脈濡數。  治法:清熱利濕,分清泌濁。  主方:程氏萆參分清飲。程氏萆參分清飲出自《醫學心悟》,由川萆參2錢,黃柏5分(炒褐色),石菖蒲5分,茯苓1錢,白術1錢,蓮子心7分,丹參1錢5分,車前子1錢5分組成。  ② 虛證:  證候:久病不愈,反復發作,淋如膏脂,尿時輕度澀痛,但形體日漸消弱,頭昏無力,腰膝酸軟,舌淡苔膩,脈細弱無力。  治法:補虛固澀。  主方:膏淋湯。膏淋湯 《醫學哀中參西錄》上冊【處方】生山藥30克 生芡實18克 生龍骨18克(搗細)生牡蠣18克(搗細)大生地18克(切片)潞黨參9克 生杭芍9克【功能主治】治膏淋。小便混濁稠粘,淋澀作痛。【用法用量】 水煎服。小便混濁但不稠粘者,龍骨、牡蠣宜減半。【摘錄】《醫學哀中參西錄》上冊頁首膏淋湯 《衷中參西》上冊【處方】生山藥1兩,生芡實6錢,生龍骨(搗細)6錢,生牡蠣(搗細)6錢,大生地(切片)6錢,潞黨參3錢,生杭芍3錢。【功能主治】膏淋之證,小便溷濁,更兼稠粘,便時淋澀作疼。【各家論述】此證由腎臟虧損,暗生內熱。損則蟄藏不固,精氣易于滑脫;內熱暗生,則膀胱熏蒸,小便改其澄清。久之,三焦之氣化滯其升降之機,遂至便時牽引作疼,而混濁稠粘矣。故用山藥,芡實以補其虛,而兼有收攝之功;龍骨、牡蠣以固其脫,而兼有化滯之用;地黃、芍藥以清熱利便,潞參以總提其氣化,而斡旋之也。若其證混濁,而不稠粘者,是但出之溺道,用此方時,宜減龍骨、牡蠣之半。【摘錄】《衷中參西》上冊淋病的家庭自療的方法1.灸法:取膀胱俞、陰陵泉、三焦俞、行間、太溪。可根據癥狀加減配穴:發熱者加合谷、外關;血淋加血海、三陰交;氣淋加太沖,膏淋加氣海。按艾炷灸法常規施術。每日施1~2次,每次灸3~5壯或每穴每次5~10分鐘。   2.刮痧:主刮經穴部位:大椎、大杼、肺俞、膏肓、神堂。配利經穴部位:中極、膀胱俞、陰陵泉、太溪、太沖。熱淋加刮三陰交、內庭經穴部位。石淋加刮水泉經穴部位。血淋加刮血海經穴部位。氣淋加刮氣海經穴部位。膏淋加劇脾俞、腎俞、大量會經穴部位。輕刮氣海、脾俞、腎俞、百會經穴部位3至5分鐘;重刮其他經穴部位各3至5分鐘。   3.敷貼①地龍1條,蝸牛1個。共搗爛敷臍部,每日1換。②田螺7個,淡豆豉10粒,連須蔥頭3個,鮮車前草3棵,食鹽少許。共搗爛,做餅敷臍部,每日1換。   4.熏洗苦參、土牛膝、土茯苓、黃柏、蛇床子、枯礬各20g。每日1劑,煎水坐浴2次,其中1次須在睡前進行。或先熏洗會陰部。   5.保健功法端坐凳上,雙腳著地,與肩等寬,兩手放于大腿上,掌心向下,坐時不坐滿凳。意守會陰,隨腹式呼吸,陰部一提一收,一緊一松。提收是用暗勁往上往里提收,如忍小便狀。熟悉以后,即可不拘呼吸,隨時可作提收、緊松功法。每日早中晚各練功1次,每次30分鐘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iaon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